《那一年,我17》的澳門、青春與世紀末

《那一年,我17》的導演陳雅莉,對香港的觀眾來說,應該後陌生,但對有留意澳門影視作品的觀眾來說,或許已經聽過她的名字,甚至看過她的作品。雖然現在在這部影片中我們所看到的演員大多是香港演員,但這確實是一部名乎其實的澳門電影。 繼續閱讀「《那一年,我17》的澳門、青春與世紀末」

空白以後還有詩──巴士司機詩人《柏德遜》

《柏德遜》(Paterson)這部電影,單看片名並不容易知道它是說甚麼的。其實荷里活很多電影都是這樣,片名就是單字或單獨一個人的名字,然後就是談這個人的故事。但影片到了香港,總會把片名翻譯成有更多含意的,例如近日上映的《烈女本色》,本名就是單字一個「Elle」(她)。然而到了Paterson這部電影,擅於搞電影片名翻譯的香港公關公司,也只好把這片直接音譯成《柏德遜》,可想而知在這部電影中,觀眾並不會發現一個激盪人心或情緒的故事。 繼續閱讀「空白以後還有詩──巴士司機詩人《柏德遜》」

在地而立,十年根莖──《在地而立:香港獨立電影節2008-2017》編輯序

文/張鐵樑、譚以諾
在地而立,是植根本土,從周遭的環境與關係中學習自立自處, 獨立而不獨行。成長不單是個體的發展, 這亦是與身邊事物連結的成果。這像是根, 而土壤就是這地方──香港;這亦像是莖,在地下橫生,從本地始,往他地連結, 在隱而未見的地方, 形成網絡。獨立, 當然不是意味隱而不見, 也有打出地面讓人注目的時刻, 這裏是見與不見的辯證。香港獨立電影節十年,就是這樣縱橫而延展。 繼續閱讀「在地而立,十年根莖──《在地而立:香港獨立電影節2008-2017》編輯序」

《謝謝你,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》: 把戰爭的複雜性畫出來

去年日本動畫界大豐收,新海誠的《你的名字》固然是大收旺場,庵野秀明雖然沒有推出動畫,但拍攝了《真.哥斯拉》,片房雖然遠比不上《你的名字》,但在其中依然看到他旺盛的創作力(《新世紀福音戰士》劇場版應該可以繼續拍下去了吧)。然而,另有一路奇兵,就是片渕須直的《謝謝你,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》(下稱《謝謝你》),除了是《電影旬報》的最佳電影,在各大日本年度排行榜中,都出現在前列位置,肯定了這影片在去年日本觀眾與評論人心目中的地位。 繼續閱讀「《謝謝你,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》: 把戰爭的複雜性畫出來」

一篇女性主義者的電影論文──園子温《不是色情電影》

這裡所說的電影論文,當然並非論文電影(essay film)的誤植,但也非無指涉論文電影之意。園子温這部復刻「日活羅曼色情電影」的作品,活像一篇論文,雖不像論文電影般穿插於不同類型、紀實與虛構的界線之間,但以影像貫穿着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下人生存的命題,作了一次他作為女性主義者對世界的思考。 繼續閱讀「一篇女性主義者的電影論文──園子温《不是色情電影》」